6月2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孙聃和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王鑫楠在主楼629教室,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双师同堂”示范课。

孙聃老师和王鑫楠老师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的相关内容,以“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作风建设铸就百年辉煌”为主题,从“一根灯芯的故事”说起,展现井冈山时期党的艰苦奋斗作风,引发学生思考,借此引出作风的内涵及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自然导入课堂主题。

随后,王鑫楠老师聚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背景意义,通过“红井”案例介绍中央苏区“十带头”“四模范”实践,阐述延安整风运动与“三大作风”形成,结合《苏区干部好作风》红歌鉴赏,呈现该时期作风建设奠基举措。

孙聃老师接续讲解其余内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三反”运动、刘少奇调研及雷锋、焦裕禄事迹,展现执政后拒腐防变实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围绕制度反腐与教育实践,并结合陈希同、成克杰案说明党反腐的坚定立场,还通过师生互动探讨了反腐从“运动式”转向“制度化”的原因,说明应对市场经济考验的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部分,详解中央八项规定、“打虎拍蝇猎狐”及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机制,介绍了相关案例,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课程最后,孙聃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党的百年作风建设历程,强调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此次“双师同堂”课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助力江西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课程融合多元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红歌演绎与互动讨论,让学生明晰作风建设脉络,增强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认同与传承意识。
撰稿:孙聃
初审:肖琼;复审:罗银生;终审:谢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