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模式。6月20日上午,在崇善楼629教室开展了思政课“师生同台”示范教学展示活动。
本次教学展示活动以“红色赣州:百年蝶变中的历史选择与精神传承”为主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由教师主导、学生主讲,共同探讨赣州百年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

课堂上,陈倩老师首先强调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目的,即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随后,袁浩仁同学作为学生代表,上台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江西赣州。他详细讲述了赣州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时代的百年蝶变历程,展现了赣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背景下取得的辉煌成就。
随后,陈倩老师组织同学们深入探讨了赣州百年巨变的根本原因以及百年来不变的因素。兰璟琎、梅恒迪等同学先后发言,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人民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改革开放的动力作用等方面,分析了赣州发展的原因。刘佳君同学则指出,苏区精神与长征精神的传承、实干担当与改革创新的精神底色以及人民至上的价值坚守,是赣州百年来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核。
此次“师生同台”示范教学展示活动,是学院打造思政“金课”的重要举措。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主讲的形式,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思政课学习中,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使“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从理论命题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叙事。学生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的升华,树立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撰稿:陈倩
初审:肖琼;复审:罗银生;终审:谢连生